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 体育盘口欧冠冠军是谁啊图片 > 新闻动态 >
我们常以“直肠子”夸赞性情直爽之人,却鲜少知道,健康层面的“直肠子”们,正在遭受哪些健康困扰!
他们往往会在刚吃完饭时,就产生便意,这到底是不是疾病的提示?
中医认识
从中医角度来看,以上这种情况属于“泄泻”“腹痛”范畴,多与脾肾功能受损有关,常见证型如下——
1.脾胃虚弱:吃完就拉,大便不成型,混杂不消化食物,舌两边全是牙齿印,还常常吃一点东西肚子就胀肚,平时还总是昏昏沉沉的没力气。
2.脾虚湿盛:大便黏腻,粘马桶,冲也冲不干净,伸出舌头一看,舌苔白还厚腻,主要因为脾失健运,湿盛壅滞。
3.脾胃虚寒:大便不成型、溏稀、腹痛,只要一吃生冷,凉性的食物或者饮料,就容易腹泻,常伴四肢冰凉,怕冷。
4.脾虚肝旺:胸胁胀满,腹胀纳呆,腹痛欲泻,泻后痛减,或便溏不爽,肠鸣矢气,兼见善太息,情志抑郁,或急躁易怒,舌苔白,脉弦或缓。
5.脾肾两虚:神疲身倦乏力,少气懒言,耳目不聪,形寒肢冷,大便溏薄,小便清长,夜尿频多,舌淡胖,苔白滑,脉沉细。
展开剩余63%西医认识
进食中或者进食后不久就要去厕所,是一种被称为“胃结肠反射”的生理现象。胃内接收食物后通过神经反射作用,结肠出现运动,促进大便排出。
根据临床观察,多数中国人都习惯在清晨排便。因为人在早上起床后会产生起立反射,且早餐后胃结肠反射最强,会刺激结肠蠕动,形成排便反射。这时如厕可排空整晚代谢产生的“废料”,有助预防肛肠疾病。
还有一些人肠胃蠕动加快,产生胃结肠反射,让人产生便意。
如果上述“吃完就拉”的现象持续了很多年,并且大便性状没有异常,可以观察为主。
若情况比较严重,仍需到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,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。
编辑
如何改善
1
饮食方面
饮食注意定时定量,避免过饥过饱,多摄入富含食物纤维的食物。 尽量避免摄入过于肥腻、辛辣、重口味的食物。 避免进食寒凉食物。2
作息方面
避免长期过度劳累及受凉。 养成定时排便、规律作息等习惯。 宜经常锻炼,锻炼时切记不要大汗淋漓,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。3
情绪方面
保持心情舒畅,培养积极的生活心态。
4
按揉肚脐
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,另一手按手背,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,每次约5分钟,每日1~2次,这样有助补益气血、消食健脾。
发布于:北京市